中国新能源汽车——从追赶到引领,从超越到清醒

随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问题日趋严重,新能源汽车在降低能源消耗、减缓环境污染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优势备受瞩目。中美、欧洲各国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引领国,这些国家通过国家政策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创新与发展。与此同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新兴的国家如印度与泰国尽管起步晚,但同样表现出强劲的势头。

对中国而言,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不仅是实现汽车强国梦的充分条件,也是应对能源安全、气候变化问题的必要方案。尽管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从追赶到引领实现了弯道超车,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旧面临核心技术缺乏、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等诸多难题。

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现状:中美欧三足鼎立,新兴国家逐渐发力

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根据电动汽车动力来源将电动汽车分为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混合动力汽车是指燃油车同时配以电动机作为混合动力来源的车型,以新能源汽车是否拥有外接充电插口可具体分为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MH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在世界经济疲弱及各行各业复苏缓慢的背景下,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脱颖而出呈现指数级增长。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发展趋势》数据显示,继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000万辆后,2023年新能源汽车再创新高,同比增长35%,销量达到14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全球汽车市场的占有率提升至18%,结合2022年市场占有率14%和2021年市场占有率9%来看,新能源汽车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态。

从区域销量及市场渗透率来看,新能源汽车领域呈现中美欧三足鼎立之态,中美欧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总销量的95%,新能源汽车销量上中国市场占据半壁江山,销量占全球销量的60%,随后的是占比25%的欧洲市场和占比10%的美国市场。在其他地区,即使如日本、韩国和印度等汽车市场发达的国家,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仍然受到限制。在2018至2023年间,中国及超过十个欧洲国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渗透率超过20%,美国市场的渗透率徘徊在10%左右。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繁荣也让更多国家涌入赛道,2023年,印度、泰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7%,而印度尼西亚的渗透率约为2%,同美国一样,日本、印度以及泰国正在设法提高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渗透率。

中国新能源汽车——从追赶到引领,从超越到清醒

从各国政策来看,各国政府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出不同的支持政策,但各类支持政策大同小异,围绕需求侧和供给侧实施政策支持,通过投资政策和技术引进政策来鼓励当地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采取补贴政策、基础设施支持、购买激励措施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出售。最常见的购买补贴和税收优惠,旨在减少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成本,缩小它们与传统汽车的价格差距。常见措施与新能源汽车的类型、续航里程、二氧化碳排放量、售价等因素有关。

例如,在全球第二大电动车市场的欧洲地区,多数政府采取购买补贴来刺激需求侧消费。最具代表性的欧洲国家为德国、法国和英国,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能源使用国,其能源消耗约是意大利和法国的两倍,德国联邦内阁较早地推出新能源汽车补贴、减免税款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以此刺激新能源汽车在德发展,其中包括减少BEV和PHEV车型所得税。

阶梯式的购买补贴如售价低于4万欧元的新能源汽车将获得6750欧元补贴,售价在4万至6.5万欧元的新车补贴4500欧元;法国政府的购买补贴早在2008年便开始施行,更是在2014年和2016年两次上调补贴金额;在英国电动车和超低排放车辆可享受税收优惠;作为第三大市场的美国也在不断加强其补贴力度,《通胀削减法案(IRA)》为消费者购买在美国组装的电动车提供补贴,但获得税收抵免需要满足两个本地化条件,分别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金属原料要求原产地为美国或与美国签订有效自贸协定的国家提取和加工,可以获得3750美元的税收抵免。

中国新能源汽车——从追赶到引领,从超越到清醒

其次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由北美制造和组装的价值比例在50%以上可以额外减免3750美元。部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兴国家如泰国免去了进口税且新能源车可享2%的优惠税率,日本政府加大了对购买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补贴力度。此外,各国政府为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为新能源汽车免征或减免注册税、购置税、所有权税、流通税、道路税等费用,或者给予一定期限的免税或减税优惠,德国为2025年12月31日前注册的BEV和FCEV可享受10年税费减免,而西班牙为二氧化碳排放量小于等于120克/公里的车辆免除 “特别税”。在基础设施支持方面,欧洲国家支持力度较大,瑞典为消费者在家中安装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税收减免50%,冰岛将免除充电站和充电设施安装的增值税。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背景下,各国政府积极推进清洁能源的使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在为各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保护了自然环境,从新能源汽车的交易量以及市场渗透率上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不可挡。各国政府的补贴和减税措施都是在促进本地的新能源汽车消费趋势,实现由政策驱动向购买需求驱动的转变,进而涌入新能源汽车的顺风口。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国内发展:中国式一路疾驰

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规模堪比第二大市场的欧洲与第三大市场的美国之和。中国新能源领域从白手起家到如今的一骑绝尘,离不开国家的战略指导和政策支持,从技术创新、人才供给、基础设施支持等多方面为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入“汽车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从无到有,开拓汽车新路。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较晚,通过对苏联汽车工业体系的学习中国在长春建立了第一座汽车制造厂,完成了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的转变。随着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中国汽车行业登上了新的历史舞台,逐渐完成了从学习到探索的转变。与其他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模式类似,中国同样依靠政策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中国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扶持政策起步更早、力度更大、决心最强。

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始于1991年的两次重大国家级专项,随着中国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重视,1992年新能源汽车被列入国家重大产业工程项目,借助政策扶持,中国迅速建成了国家电动汽车运行试验示范区。随后中国在2001年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我国汽车工业崛起的机遇与风口。2007年正式实施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被业界视为国家鼓励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开端。中国汽车工业虽然起步晚,但却率先在汽车工业零排放道路上开拓创新。

奋力追赶,战略驱动发展。2009年国务院发布《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明确“启动国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由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给予补贴”。从2012年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到2020年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文件中都明确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投入有目共睹,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从2010年政策起步到2020年间,新能源汽车补贴已经超过1521亿元,至少覆盖了317万辆汽车。自2019年开始,中国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补助逐年降低,但补贴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影响也逐渐减小。可见中国政府根据行业发展,动态调整政策体系。同时避免新能源汽车行业陷入“补贴战”,逐渐引导企业的技术创新,提升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速度。

一骑绝尘,迈进汽车强国。在全球各国争先涌入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赛道中,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已占全球市场的60%以上。我国在2018年宣布取消汽车制造行业的外资限制,中国以其全球最大汽车增量市场和新能源汽车市场将成为各汽车企业必争之地。全球汽车市值前十的公司里有3家中国车厂,分别是比亚迪、蔚来以及小鹏汽车。

中国新能源汽车——从追赶到引领,从超越到清醒

随着市场的开放,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会迎来行业清洗,这也是一场对我国本土汽车企业的市场质检。虽然我国目前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拿出了高分答卷,但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也面临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产业生态尚不健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等问题。对汽车企业来讲,过硬的技术、舒适的体验、合适的价格、独一无二的品牌成为决定企业生存的核心因素。对国家来讲,只有抓住机会加快布局,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才能真正迈向汽车强国。

中国式一路疾驰的背后:思考与展望

集中力量办大事,社会主义再显神威。纵观全球各国,无一不是借助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但中国却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一骑绝尘,可见中国对该行业支持力度之大、实现汽车强国梦的决心之强。追本溯源,无疑是社会主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政治制度优势的再次体现。从政策支持、人才支持上均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势,在人才支持方面,2023年全国高职院校共1545所,其中开设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院校达到716所,较2018年的298所增加了近1.5倍。在政策支持方面,从“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三个“五年规划”期,中国在不同发展阶段动态调整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的战略任务,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中国新能源汽车——从追赶到引领,从超越到清醒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引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技术创新在中国汽车强国道路上成为了决定性因素。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日趋增高离不开技术的支撑,新能源汽车常常因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性能不稳定等问题而备受诟病,而在新型电池技术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车在续航方面可与燃油车一较高下。与此同时,智能化技术也使其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方面远远超越了传统燃油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正在成为汽车产业新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成为了我国能源转型及履行碳中和承诺提供关键突破口。通过技术的融合交叉进行的再次创新与应用,智能新能源汽车不仅仅是汽车产业的关键点,也将成为改变交通系统甚至未来出行方式的新契机,这也将成为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历史性机遇。

纵观历史,曾经的中国错过了第二次工业革命,错失了传统燃油车发展的黄金时代。但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我国应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充分利用全球产业链资源,并控制相关风险,打造国内新的增长引擎和高端产业的 “中国名片”,从而实现“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蜕变。

文/关龙 牛吉彬(作者单位系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编辑/莘然

本文刊载于《中外企业文化》2024年5期

Like (0)
Previous 2024 年 6 月 27 日 下午3:37
Next 2024 年 6 月 27 日 下午4:0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