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最强大脑”每秒运算30亿亿次,人工智能将改变一座城

5月下旬,《人民日报》刊发的报道称,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是西部“最强大脑”——每秒30亿亿次运算能力,正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革新力量。作为西部首个、全国第二的大规模人工智能算力集群,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正为西安乃至陕西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6月20日,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首席运营官张云鹏告诉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gyou@163.com)记者,目前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运算能力,24小时可处理数十亿张图像、分析数千万人的DNA和10年左右的自动驾驶数据。

中国西部“最强大脑”每秒运算30亿亿次,人工智能将改变一座城

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贾晨

​​​​人工智能将改变一座城市​

人工智能如何改变一座城市?

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以交通为例,目前,西安红绿灯设置多为固定模式。如遇早晚高峰,如何让红绿灯能根据现场情况,实时变化缓解拥堵,这是一个问题。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与中科视语(西安)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了一套千亿参数视觉大模型“秦岭·秦川交通大模型”,正在解决这一问题。

张云鹏告诉上游新闻记者,研发的这套交通大模型,利用海量的历史交通数据,进行人工智能学习和分析,交通大模型会自动根据实时交通数据生成路口信号控制优化策略建议,实现红绿灯时间随车流实时调整,道路车辆智能分流,缓解交通拥堵。

除此之外,这套大模型还具备可完成任务丰富、适用场景广泛、理解能力强等特点,其认知和推理能力已接近人脑。比如对渣土车等特殊车辆管理,大模型可以克服夜间、改装、脏污、遮挡号牌、垃圾伪装等传统AI技术难以处理的场景,提升特殊品类车辆执法管控业务自动化水平。据悉,这套模型还可以应用于交通路口、道路养护、综合执法平台等多个场景。

​若想让这套大模型应用于实际,算力是关键。

作为新型工业化的推动力和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驱动力,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革新力量。

在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工作人员们广泛认为:数据是信息时代的“石油”,算力就是人工智能的“发动机”。

算力是指每秒钟能够处理的信息数据量,它被称为继热力、电力之后的最新生产力。

自2020年,西安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西安人工智能发展已正式进入“国家队”。

2021年9月,由西安市雁塔区政府筹建、华为参与建设的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计算中心正式上线,项目总投资约19亿元,用地面积32.17亩,规划总建筑面积53792㎡。项目一期已建成AI算力300P、HPC算力8P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中国西部首个大规模人工智能算力集群,二期在建高层产业研发中心,包含科技展厅、院士工作站、企业办公区。

2023年6月,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入选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

张云鹏告诉上游新闻记者,目前,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计算中心拥有300P算力,每秒可以处理30亿亿次浮点运算,24小时可处理数十亿张图像、分析数千万人的DNA和10年左右的自动驾驶数据。

围绕强大算力支持,一大批优质人工智能企业开始落户西安雁塔区,它们在各自领域生成的大模型正在改变一些行业——全球首个雷达遥感大模型“秦岭·西电遥感脑”服务于农业、林业、水利、乡村振兴等领域;全球首个计算流体力学大模型“秦岭·翱翔”应用于航空航天、化工、能源等领域;“云墨AI”帮助探究艺术创作新的可能性……

除了企业,人工智能也让高校为之受益。目前,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计算中心已形成以“自主创新的人工智能软硬件基础设施”为关键支撑,围绕建设一个中心、打造四个生态平台,实现人工智能“政——产——学——研——用”的闭环,进一步赋能本地传统产业,西部“最强大脑”促进了产业能级的快速提升。

张云鹏说,从2021年9月起,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一期上线运行后,以自主创新的人工智能软硬件基础设施为关键支撑,为研发人工智能的高校、企业及科研院所提供精准可靠的模型训练及推理服务,可满足产业发展对算力的多样化需求。项目运营以来,链接生态伙伴超过230家。“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企业上门寻求合作,目前上线的算力平均使用率为98%,还有一些企业在排队,中心计划今年进一步扩容AI算力,为更多人工智能企业提供服务。”

目前,该中心已与全国230余家高校院所和企业开展合作,已孵化出涉及多行业解决方案236个,与各高校院所共同开展科研项目18个。

中国西部“最强大脑”每秒运算30亿亿次,人工智能将改变一座城

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 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贾晨

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为企业降本增效

企业之所以选择落户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除了强大算力支撑,更多考虑是降低成本。

以“秦岭·秦川交通大模型”为例,这是一个千亿参数级别的模型,预训练阶段大概需要140P左右的算力,训练时长至少需要4个月到6个月的时间。

与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达成合作后,入驻企业不需要自建机房,只需按月按需弹性租用算力,相比自建机房和训练集群,成本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左右。

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还会派驻专业的技术工程师,帮助入驻企业进行模型算子的适配以及性能的调优,并提供办公、展示、宣传以及产学研一系列AI产业链条上的支持和辅助。​

今年2月,一款面向工业巡检领域的30亿级参数预训练大模型“圣瞳智巡”正式发布。该模型是西安圣瞳科技有限公司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打造的自主研发成果。此前,公司已经积累了超3000万个工业巡检数据,有了算力基础设施做支撑,他们仅用半年时间就将这款大模型训练完成,不仅节省了算力成本,还在技术研发与业务推广方面得到了支持。

张云鹏告诉上游新闻记者,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聚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上市企业,目前,该中心二期已与近20家人工智能企业签订意向入驻协议,预计年营收将达30亿元以上,年税收超两亿元。中心二期还将陆续引入图文影印、便利店、银行、共享会议室、物业管理等配套服务,搭建“一站式”政企服务机制,为入驻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将通过有效整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资源,推动形成一批创新产品和示范应用。

中国西部“最强大脑”每秒运算30亿亿次,人工智能将改变一座城

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内景。 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贾晨

陕西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拼图已现

根据《陕西省培育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为培育人工智能这一新兴千亿级产业,最终实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这一发展目标,将分三步走:

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全省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原始创新成果影响力不断提升;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持续提升,在特色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基地。

到203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人工智能理论研究取得突破,自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部分技术与应用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人工智能高水平融于优势行业,深度赋能实体经济;人工智能创新要素高效配置,创新生态更加活跃开放,基本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集群。

到203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辐射带动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能汽车、智能装备等下游人工智能+产业应用突破5000亿元,培育10家以上营业收入超过30亿元的龙头企业,30家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领军企业,集聚一批创新能力强的“独角兽”企业,细分领域“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创新集群。

目前,陕西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拼图”雏形已现,西安雁塔区、宝鸡金台区、安康高新区、西安高新区以及西咸新区,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今年6月3日,陕西省工信厅正式对外发布《陕西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从“行动计划”到“实施方案”,陕西发展人工智能的时间表和施工图已经明确,并公之于众。

方案提出,以西安雁塔区、宝鸡金台区、安康高新区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载体,构建以“智能算力+”为特色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以西安高新区为载体,加快发展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音理解等智能系统解决方案,打造智能软硬件产业集群。以西咸新区等开发区为载体,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大数据产业基地、人工智能产业园、自动驾驶产业园、AI智造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业态丰富融合应用产业园区。

随着《陕西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的发布,意味着人工智能“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一步已经有了明晰的安排和部署。

到2024年,建设2-3个人工智能产业园,新增一批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重点项目,新增100家制造业企业通过DCMM贯标,加快行业大模型落地应用。

到2025年,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30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品,创新应用场景数量达到50个以上。

到2026年,建成3个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打造智能算力、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软硬件等5个产业集群,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链规模突破千亿元。人工智能重点技术产品在工业领域普及应用,创新应用场景数量达到100个以上,赋能水平迈上新台阶。

​​​​​​​上游新闻记者 贾晨

中国西部“最强大脑”每秒运算30亿亿次,人工智能将改变一座城

Like (0)
Previous 2024 年 6 月 24 日 上午11:38
Next 2024 年 6 月 24 日 上午11:4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