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芯片这门”科技强心剂”永远是洋人的专利?
想太多了!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自主研发的芯片数量已经突破了3514亿颗!单单2022年,同比就增长了将近7%。
这还不算惊天动地?那看看接下来的变化,你就会大吃一惊了
在中国硬实力的带动下,硅谷的芯片巨头们竟然一个个开始考虑远渡重洋”求合作”!
是不是有些难以置信?但这正是当下的全球科技版图。一场”芯片革命”正悄然酝酿,习惯了的产业生态也将迎来天翻地覆的大变革。作为中国人,我们当然要为之自豪,但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影响?现在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3514亿!中国”芯”动力正攻城拔寨
依赖进口,曾是我国芯片产业长期以来最大的痛点。长期被”卡脖子”,也让人们对中国芯片能否放下”江湖”颇有疑虑。
然而随着近年来国产芯片的发展,中国在这个赛道上正在逐步掌握主动权。2022年,我国自主研发的芯片数量高达3514亿颗,不仅实现了同比6.69%的显著增长,更是证明我们已从”缺芯”的被动局面中彻底走了出来。
那么,国产芯片究竟是如何在短短几年内就取得今日骄人的成绩?
其实,归根结底离不开国家战略层面对芯片产业的高度重视。早在2014年,国家就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国产芯片发展”的方针。接连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等重量级政策,则为国产芯片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政策的大力推动,直接带动了投资和技术的集中爆发。十四五期间,国家专项投入资金就高达2万亿元。与此同时,一大批国内芯片设计、制造企业如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华大九天等迅猛发展,整个产业链条不断完善。
可以说,面对大环境的利好,我国芯片事业得以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甚至在关键领域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比如说,在先进制程芯片制造技术上,中芯国际的14纳米制程芯片已经实现量产,跻身全球先进行列。再比如在存储芯片领域,国内龙头长江存储的128层3D NAND闪存已经取得量产,与国际巨头同步发展。
更值得骄傲的是,在5G通信芯片、人工智能芯片、云端芯片等前沿领域,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正在逐步增强。
简单来说,在国家战略、政策激励、产业链条等多方面的协同推进下,中国的”芯”正在不断汇聚动力,携”愤怒的芯片”之势攻城拔寨。
美国”芯”中求合作?与时俱进也是一种自救
中国向来讲求”和而不同”。在实现高水平自给自足的同时,对外合作的大门从未真正关闭。只不过,随着国产芯片数量的激增,以及中国市场份额的飙升,愿意与我们携手的对象也更多来自国外。
不久前,硅谷的一众芯片巨头突然集体放出”喊话”,纷纷表态希望与中国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技术合作。包括英特尔、AMD、高通在内的”芯片帝国”全部到场,可谓堪称”史无前例”。
乍一看这种举动着实有些出人意料,但稍作分析就不难理解其中的原因。事实上,中美两个芯片强国之间一直存在着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对美国企业而言,中国庞大的芯片需求市场无疑是块诱人的”肥肉”。智能手机、物联网、汽车电子等诸多领域,都对芯片存在着巨大的刚性需求。如果能与中方达成技术和产品层面的合作,自然能在这片广阔市场分一杯羹。
当下,英特尔、AMD等企业都在进行寻求中国本土合作伙伴,以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份额。比如AMD已与清华紫光建立合作,而英特尔也在与中国科技巨头努力”牵手”。这些做法都是为了确保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未来发展。
再者,中国芯片产业如今的快速发展,其实也对美国企业形成了巨大压力和挑战。中国凭借强大的设计实力、完整的产业链、广阔的市场需求等优势,一旦在某些领域取得突破,很可能直接颠覆现有的国际竞争格局。
因此,与中方达成合作关系,就有利于相互分享技术和资源,缓解竞争压力,促进彼此在产业链上的互补协作。
此外,全球芯片供应链高度复杂,美国本土很难独自支撑起完整产业链条。因此,维护稳定的全球供应链格局、减少贸易摩擦,也是美国企业寻求与中国合作的一个重要诉求。
当然,政治层面的考量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美国企业希望通过主动接触中方,来缓解两国之间在科技贸易领域的紧张关系,为自身开拓市场创造更好环境。
总的来说,在国内芯片实力高涨、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美芯巨头纷纷向中国伸出”橄榄枝”,不啻是一种务实选择。立足开放合作,与时俱进求发展,或许也是一种最佳的”自救之道”。